第337章 我不如他
其实萧提学觉得苏录是治《礼》的,他也是治《礼》的,他还是翰林,整个四川没有比他更强的《礼记》经师了,更别说他还是大宗师……
何况他去年还主动帮苏录提过亲,那小子不得麻溜地提个猪头来谢媒加拜师?
没想到左等右等没等到猪头,反而等到了苏录拜师王阳明的消息……心眼儿本就不大的萧提学,彻底郁闷了。
这不是明摆着说我不如王阳明吗?
我倒要看看,我哪不如他!
苏字体很好认,幕友们很快从七八百份卷子中,翻出了苏录那份。
白胡子先生扫一眼破题‘圣人行藏,顺道守德。不执为要,能者与言!’
便笑道:“肯定是他的,别人写不出这味儿。”
“拿来。”萧提学没好气地一把夺过卷子,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起来。
“这写得毫无进步!反而退步……”当他读到起讲,便戛然住口。瞳孔微微放大间,嘴里的“退步”二字硬生生卡在喉咙,化作一声低低的惊叹:
“就怪了……”
那挑剔的眼神已然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全然的震撼。
待读到八股部分,他再也按捺不住,缓缓站起身,双手捧起卷子,目不转瞬地盯着字句,不由自主吟诵起来:
“执于行者,躁而必蹶;滞于行者,缓而无功。
不强而行,顺势应时,用则循道,无预功名之心;
固藏则晦,殆藏失义,舍则守道,非逃泉石之客。
诗书求境未得,自愧学疏;屡经用舍,充然自安。
同窗知音寂寂,晤对颜渊,忘言相契,共慰道合。”
整段中比形神皆合,浑然一体,长短句搭配得错落有致,读来如流水行川,顺畅到无需换气。
内涵上更是完美地情理交融,仿佛这些字句本就该这般排布,天生就是用来启迪纠结于行藏的凡俗困惑,浑然如出自古儒典籍,让人忍不住诵读!
萧提学的声音起初还有几分迟疑,越往后越激昂,声调不自觉拔高,尾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震颤:
“惟我与尔揽物归宗,以德自主,独行性素。
我不失我,尔不失尔,用舍何干?共抱德恒垂千古。
惟我与尔,参透神变,顺道无方,积德深厚,不争气数之先。
我不执我,尔不执尔,行藏何碍?共留无待付造物……”
五位先生听得目瞪口呆,不由自主肃容起身,仿佛在聆听贤者教诲一般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,生怕惊扰了这字句间的深意。
待到萧提学诵完良久,明伦堂中一片安静。
直到啪的一声,烛花爆开,才把众人惊回神来。
“这不像苏弘之的水平啊!”白胡子震撼地揪掉了几根长须,却顾不上疼。
“之前他的文章固然极好,但只是辞理优长、无可挑剔,可没有这般澄明通透、格局参天!”
“是啊,往日他的文章只觉义理纯正、文采斐然,今日读来,竟有道韵流转、先贤之风!”眼镜兄拼命地用衣角擦着眼镜道:
“‘惟我与尔,揽物归宗’‘我不失我,尔不失尔’……这哪里是学子作文,分明是得了圣贤真传的大儒!”
“这份坚守本心、不困于用舍的胸襟,便是我辈浸淫半生,也未必能参透几分!”胖先生激动地直哆嗦道:“可以为师矣,可以为师矣!”
“没想到王阳明居然能把他教到这种程度,恐怖如斯,恐怖如斯啊!”另外两位先生也震撼道:
“看来传说是真的,他俩在龙场悟道了!”
“……”萧提学脑瓜子嗡嗡的,大夏天的一阵阵后脊发凉,好半天才艰难地挤出一抹强笑道:
“果然是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好吧,弘之去龙场是对的……比跟着我强。”
众先生心说不容易啊,东翁终于承认自己不如人了。
对他这种人来说,这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……
~~
金桂轩。
苏录哥几个找了副门板,把苏有才抬了回来。
州医学的严学正早就等在家里了,赶紧给他号脉诊断,又灸了艾条下了针,好一阵忙活才出来厅堂。
老板娘扶着腰,命人给严大夫奉茶,又担忧问道:“大夫,我家相公这是怎么了?”
“两个病症,主症是暑湿内蕴证,也就是俗称的中暑。”严大夫呷一口茶水,缓缓道:“考场闷热拥挤,汗出不畅,暑热之邪夹湿侵入肌表,阻滞气机,耗伤津液。湿邪黏滞,暑热伤津,故见头晕、口干舌燥、全身汗出黏腻等症状。”
说着他瞥一眼老板娘的大肚子道:
“兼症气滞血瘀、肝肾亏虚证。苏相公年届不惑,肝肾渐亏,腰肌失养。久坐不动导致腰部气血运行滞涩,经络阻塞,不通则痛,故见腰脊僵硬、刺痛酸胀;久憋小便又进一步影响下焦气机,加重血瘀内阻。”
“……”老板娘听得脸一红,问道:“要不要紧,该怎么调养?”
“不打紧。避热就凉,静卧休息几日,再吃上两天汤药,中暑就好了。”严学正缓缓道:
“腰上的问题要麻烦一下,针灸按摩助气血运行,十天半月方可痊愈。期间切忌久坐运动,不然会加重病症的。”
“那明天千万别让他去考了。”老板娘忙心疼道:“什么也不如身体重要啊。”
“是,母亲。”苏录轻声道:“回头我们劝劝父亲。”
他当然不会当着外人说有才兄已经放弃了……
“嗯。”老板娘点点头,吩咐道:“代我送送严大夫。”
“是,劳烦严大夫了。”苏录便将严大夫送出屋,田总管给严大夫背着药箱,顺手放了个红包进去。
~~
后院主卧,苏有才趴在床上,两眼无神地望着桌上的书本。
老板娘在丫鬟的搀扶下进来,坐在床边上,握住了他的手。
“相公,咱们不考了吧?”
“我也是这个意思。”苏有才也握住老板娘的手,叹气道:“其实考也考不过,全省就那么七十个解额,我在泸州都考不进前七十……只是不考考总不甘心。”
说着自嘲一笑道:“嘿嘿,这下好了,彻底没心事儿了。”
“相公已经很厉害了。”老板娘道:“之前咱们十里八乡多少年都出不了一个秀才。”
“是吧,我也觉得我挺厉害的。”苏有才便高兴地摸着老板娘的肚子,感受着小生命的活力道:“这样多好,生孩子我也能在场,不用闪下你们娘俩进京赶考。”
说的就跟他没伤腰能考上一样……
~~
东厢房中。
苏泰一边按摩酸胀的臂部肌肉,一边问苏满道:“大哥,怎么到俺爹这儿不灵了?”
“咱们祖宗是东坡先生,又不是观音菩萨。”春哥儿惯会自洽,早已经想好了原因道:“只能庇佑子孙文思泉涌,身体出状况可没办法呀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苏泰便恍然道:“俺还以为一次保佑的人太多,祖宗法力不够了呢。”
“嘶……”苏满摸着下巴倒吸口冷气:“也有这种可能。”
说着吩咐苏泰道:“以后不要同时求祖宗保佑超过三个。”
“嗯嗯。”苏泰忙牢牢记下大哥的指示。
~~
第二天凌晨,进场考试的便只剩下苏满苏录和苏淡了。
三人重复一遍昨天的经历,顺顺利利坐进了考场。
苏录依旧坐在他的黄金考位上,等候下发考题。
科试后场将乡试后两场的诏诰表判和策论实务合在一天考察。
虽然题量都减到了最低,但今天的考试任务依然十分繁重。
早晨下发的第一道题是策论——《论川省边备与西南防务之要》,曰:
‘川省地理形胜何以为西南防务之枢纽?历代治理川省边地,或设郡县,或置土司,或屯兵戍守,其成败得失有何可鉴之资?川省边备与西南防务之要又何在?’
策论也是科举考试极重要的文体,最后的殿试就是考一篇策论。要求立论必援经据史,参以本朝时政,务合经世致用之旨,不得空言无补。
苏录在书院中,便经过严格的策论训练。而且他的申论本领,在策论上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,所以这也算他的强项。
这道策论主要考察生员,西南军事、地理、史学、制度等领域的知识,综合性很强,但只需泛泛而谈,难度不算很大。
只需先析形胜之要,再论治理之鉴,终明防务之本,层次贯通,文辞符合策论体例,应该就算合格了。
当然要想得到优秀,得有扎实的经史功底,精准援引典籍史实。还要具备相当的战略眼光,明白川省地理枢纽价值。
还得洞察正德朝西南边备的问题所在,才能一针见血,真正做到对策务实,而不是空泛而谈。
这些对如今的苏录来说都不成问题,他本来就具有同侪们望尘莫及的划时代见识,又经过老山长悉心的时政培养,看问题自然洞若观火,直指要害。
第一个问题——为什么四川的地理形胜,使其成为西南防务之枢纽?
苏录答曰——因四川西接卫藏、南邻滇黔、东连荆楚、北通秦陇,居西南腹心,兼具屏障与枢纽双重价值。
其山高谷深为天然险隘,可御外患;又扼四方通道,东能获荆楚馈运,北可借秦陇援师,西护藏卫、南联滇黔,串联西南全域防务。这种‘控扼八方、脉络贯通’的形胜,使西南防务首尾相顾、内外相援,故为枢纽。
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635book.com/dzs/76662/67480.html)
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:www.635book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635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