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章 空
刘毅既然进入豫章,必然取得了拥晋势力的支持。
也就是说何无忌被他们抛弃了。
他主动跟着刘道规北伐,其实已经犯了这群人的忌讳,如今夹在两股势力之间,这次回去,凶多吉少。
刘道规想劝,却又无从开口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何无忌显然已经想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,选择了自己的命运,
“何兄放心。”
“告辞!”何无忌转身就走。
不知为何,刘道规竟然觉得他的背影有些苍凉。
三天之后,大军集结。
果然,只要有一个共同的敌人,北府、西府、南燕降军同仇敌忾起来。
旌旗遮天,战马如云,覆盖大地。
灭了南燕之后,军容鼎盛,士卒的士气达到顶点。
“出兵!”刘道规一声令下,令旗挥动。
千军万马涌动起来,气势恢宏。
八千精骑在前,两万余精锐在后,烟尘滚滚。
骑兵与步军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,就像摆脱了某种束缚,地域不再是限制,天地越是广阔,心中越是振奋。
行至历城,步军上船,沿济水进入黄河,直扑枋头,切断长孙嵩的后路。
八千精骑在傅弘之、毛修之、沈田子、孟龙符、段宏的率领下渡过黄河,自东向西,横扫河北诸郡。
刘道规的楼船还未到濮阳,河北就传来捷报,沈田子、孟龙符、段宏三将一马当先,以三千精骑,击退达奚斤的九千步骑,阵斩两千余众。
解除青州以北的威胁。
刘道规读完战报,心中不禁感叹这群人的凶猛。
以前晋军没有马,只靠两条腿,与胡人血战,如今这些汉家男儿有了战马,更是纵横无敌。
骑兵并非胡人的天赋。
战马配上中原的物力,汉家男儿的勇武,更胜胡人一筹。
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几年间便大破匈奴,开拓漠南,设置代郡。
汉朝霍去病,八百精骑就敢深入漠北,斩杀匈奴单于的祖父,俘虏单于叔父,后来更是以一万骑兵直取祁连山,转战河西五国,大破匈奴浑邪王、休屠王部,开拓河西四郡。
比起胡人动辄十几万步骑,汉家男儿的骑兵才是真正的骑兵。
胡人的骑兵,更多的是牧民而已。
不过魏国已经改制,从游牧变成农耕,以后骑兵也会越来越强。
“报,长孙嵩放弃进攻黎阳,退守枋头!”刚在濮阳补充粮草和军械,斥候就来传来消息。
“他倒是逃得快!”刘道规有些郁闷。
沈田子、段宏打的太猛了,直接惊动了长孙嵩,也间接破坏了刘道规的部署。
枋头北连邺城,西接河内、洛阳,与滑台、濮阳隔河相望,又成了这一战的棋眼。
长孙嵩退守枋头,看懂了这一战的关键。
“他有多少兵马?”
“将近五万!”
“传令给傅弘之、沈田子,不必支援枋头,给我杀入邺城、中山,将河北搅的天翻地覆,刘钟、李大目率水军溯黄河而上,直扑小平津和孟津,封锁黄河!”
刘道规及时调整策略。
长孙嵩五万人马防守枋头,打起来太费劲。
而且长孙嵩也是魏国的老将,十三岁从军,身经百战,退守枋头,就能看出此人的兵略。
刘道规进军黎阳,控制黄河两岸。
沈田子、孟龙符、段宏这伙人依旧凶猛,以雷霆万钧之势,连续击溃魏国大将安同、叔孙建等三路人马,数日之间,便兵临中山城下。
西路刘钟偷袭小平津得手,但孟津有重兵防守,没能拿下。
拓跋珪立即警觉起来,退守河阴城,扼守黄河上游。
不过中原危机也解除了。
封恺谏言道:“魏国计口授田之后,根基稳固,拓跋珪、长孙嵩、长孙肥皆善战之人,与魏国决战时机并未到来,今拓跋珪退守河阴,随时可退入河东,将军即便拿下河内,亦是徒劳。”
刘道规的计划没问题,但魏国君臣也非泛泛之辈。
长孙嵩最先看破刘道规的计略,退守枋头。
拓跋珪退守河阴,也是不愿决战。
刘道规处心积虑的一刀,砍在了空处,不过这也是战场上的常态,成事在人,谋事在天,“罢了,士卒征战已久,既然灭不了拓跋珪,那便来日再战。”
河北与河南不同,魏国也不是南燕。
其核心之地在代郡和漠南,拿下邺城没什么意义,还要投入精力防守,刘道规也没做好决战的准备。
既然拓跋珪退了,刘道规也不想再次陷入长期对峙之中……
南方,广州。
港口上,桅杆如林,甲士如云,密密麻麻,战意高昂。
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,出兵北上的条件已经成熟。
此时卢循和徐道覆刚刚收到南燕覆灭的消息,不过这并不能影响二人的决心。
“我军自灵渠入赣水,直扑豫章,北出寻阳,顺江而下,直去建康,刘道规必措手不及!”徐道覆眼中只有建康。
这是他们多年的夙愿。
卢循叹了一声,“没想到刘道规竟然这么短时间内就攻破了广固,灭亡南燕,我还以为慕容超能坚守一年。”
刘道规灭亡南燕,下一步必然是广州。
比起长江上游的各种雄关险城,水网密集的广州显然更容易攻打。
也就是说,这是天师道最后的机会。
徐道覆道:“慕容超生性残暴,不得人心,刘道规最擅长蛊惑人心,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,是非成败,在此一举,师君不可有半点犹豫,唯有攻破建康,挟持皇帝,方能控制大局,而后与刘道规隔江而守。”
晋室有水军,天师道的水军也不差。
“刘裕还在建康……”卢循对刘裕心有余悸。
“云岫密报上已经说了,刘裕病入膏肓,无力出战,且其麾下孟龙符、沈田子诸部精锐北上,建康的北府精锐不足三千,其余人等皆乌合之众,而且建康城中的那些人已经说好,只要除掉刘裕和刘道规兄弟,一切都好商量。”
江左的士族高门与天师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天师道占据广州后,多次进奉方物,名义上臣服于晋室。
所以在两方人马眼中,刘裕和刘道规成了共同的敌人,为了对付他,建康城中的那些人不惜饮鸩止渴,借助天师道的势力。
卢循道:“驱狼吞虎之计而已,高门不足信。”
徐道覆眼中寒光一闪而逝,“只要攻入建康,除掉刘裕,刀兵之下,何必在乎他们可不可信?”
天师道在三吴八郡杀的士族并不少,徐道覆也从来没有相信过他们的陈诺。
只要攻破建康,挟持皇帝,便大局已定。
“那便速速出兵,夺取建康!”卢循一掌拍在栏杆上。
“师君有令,起兵!”
“起兵——”
传令兵挥动各色令旗,战鼓也跟着响了起来。
一道道白帆扬起,鼓满了南风,缓缓向北而去……
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635book.com/dzs/80120/67458.html)
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:www.635book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635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