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帝国食尸
推荐阅读:枪炮,少女与钢铁 重生后我只和坏女孩谈恋爱 我的密教叔叔于勒 大灶君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御兽:我不想当饲育师啊! 榷香令 带着铁路到大明 诸天恶兽,我以牛鬼蛇神为食 海洋领主:从成为钓鱼佬开始
更现实的是,若停止这恐怖的循环,何处安放每日产生的如山尸骸?
如果全部土葬,不出一个月就会堆出一座新的山脉,墓碑将如森林般蔓延至地平线,而活人将再无立足之地。
而焚烧炉的能源消耗,足以让半个星区的战舰停摆。
更致命的是——如何填饱那如癌细胞般不断增殖的、永远饥饿的亿万张嘴巴?
巢都下层永远回荡着饥肠辘辘的轰鸣声,那是比任何暴动都更可怕的定时炸弹。
饥饿的民众会吞噬一切,包括试图帮助他们的人。
救济站前每一次分发口粮都会演变成踩踏与厮杀,而最绝望的人甚至会转向更黑暗的食源——那些在暗巷中失踪的流浪者,从来不会出现在任何官方统计里。
轨道星环与水培农场带来的盈余,在指数级膨胀的人口和对血肉燃料永不满足的需求面前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
那些精心培育的农作物,还没等收割就被纳入了配给名单,最终分配到每个人手中的,不过是一块经过不知道多少道加工的能量棒——寡淡、坚硬,却标注着“标准营养单位”,仿佛这样就能掩盖它背后残酷的供需现实。
“怎么办?吃吧。“
这个简单的解决方案,在帝国万年的历史中已经被重复了太多次。
每一次饥荒、每一次围城、每一次远征补给断绝时,这个选择都会像幽灵般浮现,成为最后的那条底线——不,或许早已不能称之为底线,而是习以为常的生存法则。
当道德与生存只能二选一时,帝国永远选择后者。
帝国的逻辑冰冷而高效:活人比死人有用,而死人至少还能喂养活人。
于是,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、朝夕相处的工友,最终都化作流水线上的另一道工序,成为维持帝国运转的又一块燃料。
吃掉那些倒下的同伴。
食堂的菜单上不会写明原料来源,但每个工人都心知肚明。
他们沉默地排着队,接过餐盘,盯着那一坨毫无食欲的灰色糊状物——它可能是豆类、真菌、合成蛋白,也可能是别的什么。
没人问,也没有必要去问,因为这在帝国甚至是公开的信息,而非秘密。
他们咀嚼着可疑的灰色糊状物时,总会不自觉地想起昨天还站在隔壁工位的同事。
那个人去哪儿了?为什么今天没来上工?
没人提起,但吞咽时的每一次喉结滚动,都像是在吞下一个心照不宣的答案。
帝国万年来,不正是如此“高效”地解决着“麻烦”吗?
尸体不必掩埋,饥饿得到缓解。
这是一道完美的闭环,一个早已被鲜血润滑了万年的残酷机制。
从某个角度来看,这确实是个完美的闭环系统:工人生产武器,武器杀死敌人,死去的工人喂养活着的工人,活着的工人继续生产武器。
没有浪费,没有多余,只有永恒的效率。
尽管大多数“尸体淀粉”或许并非直接源自人体(至少名义上如此),但自黑暗科技时代起,“食尸”便如同帝国的原罪,是它无法摆脱的、维系庞大躯体的肮脏秘密。
在官方文件上,它被称为“有机循环利用”,但在每个巢都居民的噩梦中,它有着更直白的名字。
在巢都那令人窒息的密度下,即使是最低的死亡率,每日也意味着数千万生命的终结。
这些尸体如果堆积起来,不出一年就能填满整个星系的空间。
焚烧?耗费巨大而无产出。
每一焦耳的能量对帝国而言都弥足珍贵,怎能浪费在毫无经济价值的火化仪式上?
掩埋?土地有限且堆积成患。
在寸土寸金的巢都世界,就连活人都要像沙丁鱼般挤在蜂巢公寓里,哪有多余的空间安放死者?
于是,帝国找到了它的“终极方案”:将尸体循环利用,投入生产与消费的永动磨盘。
这个方案如此完美,既解决了尸体处理问题,又缓解了粮食危机,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
从纯逻辑角度看,简直是天才的发明。
用逝者的血肉,喂养生者的躯壳,维持着这台名为“帝国”的巨型尸体处理厂的运转。
在这个可怖的生态系统中,每个人都是潜在的食粮,也都是潜在的食客。
今天你吃着别人,明天别人吃着你,如此循环,直至永恒——或者直至帝国这台机器最终崩溃的那一天。
或许存在更“人道”的方法?
那些被遗忘在数据板角落的提案,那些在贵族沙龙里低声讨论的改良方案,那些机械教密室里封存的禁忌科技——理论上,确实存在无数种更文明的生存方式。
但在帝国这具庞大到超越想象的僵尸体内,这套基于血肉的恐怖循环,已然是放之“寰宇”而皆准的、最“合适”的生存逻辑。
任何试图改变的尝试,都会像投入腐海的石子,连涟漪都无法激起就被吞噬殆尽。
“说真的,这从来都不是我想要的。”陈曦的目光扫过下方混杂在更多僵硬机仆中、步履蹒跚走向各自“刑场”的工人洪流,声音里浸满了无力与苦涩,向着身旁的32低语。
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掐进了观察台的护栏,金属的变形无声地诉说着他内心的挣扎。
那些佝偻的背影中,或许就有曾经还在为他的凯旋欢呼的民众,如今却成了这座血肉磨坊的燃料。
32对他的感慨只是报以一句玩笑般的回应:“你也要点燃银河?”
她的机械声线刻意模仿着某个影音资料中的腔调,但电子眼中闪烁的蓝光暴露了她同样的情绪。
这句玩笑背后,是他们对荷鲁斯往事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“拯救帝国的机会只有一次,我们不能错过。”陈曦回应以沉重地叹息,虽然是在模仿荷鲁斯的台词,却也是在诉说事实。
他的视线穿过工厂浑浊的空气,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——那个要么重生要么毁灭的关键节点正在逼近,就像超新星爆发前最后的宁静。
他面对的困境,与当年掀起叛旗的荷鲁斯何其相似?
同样的理想主义,同样的帝国重担,同样的两难抉择。
唯一的区别,或许只在于荷鲁斯最终拥抱了混沌的深渊,而他,仍固执地相信自己行走在荆棘丛生的“正道”之上。
这条路上每一步都踩着自己的道德底线,却不得不继续前进。
“是啊,如果我们抓不住,帝国和人类……就该彻底玩完了。”32收起了任何玩笑的意味,金属面容上是罕见的凝重。
他们心知肚明,随着银河被“大裂隙”撕裂,帝国将迎来怎样的终局。
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635book.com/dzs/80848/67398.html)
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:www.635book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635book.com